• 2025年第2卷第1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基础研究
    • 91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慢性肾脏疾病的因果关系:一项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5, 2(14):1-3.

      摘要:目的探讨91种血清炎性细胞因子与慢性肾脏疾病(CKD)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揭示CKD的病理机制并为其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大规模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汇总数据,采用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MR)分析框架。以与91种炎性细胞因子显著相关的遗传变异作为工具变量,评估其与CKD的因果关联。主要采用逆方差加权法(IVW)进行估计,并通过多种敏感性分析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结果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显示,C-X-C基序趋化因子-6(OR=1.148,95%CI:1.004~1.312,P=0.043)、白细胞介素-10-a(OR=1.114,95%CI:1.003~1.238,P=0.044)、肿瘤素-M(OR=1.191,95%CI:1.048~1.353,P=0.007)、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14(OR=1.081,95%CI:1.005~1.162,P=0.035)及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OR=1.067,95%CI:1.013~1.125,P=0.015)与CKD风险增加显著相关。相反,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5(OR=0.923,95%CI:0.874~0.974,P=0.004)与CKD风险降低相关。敏感性分析表明,肿瘤素-M存在异质性,TNF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存在水平多效性,其余细胞因子无显著异质性和多效性。结论多种炎性细胞因子在基因水平上与CKD的发生具有因果关联,其中部分因子可能作为CKD的危险因素或保护因素。为进一步开发针对炎性细胞因子的CKD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 >调查研究
    • 江油市男性高尿酸血症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2025, 2(14):4-6.

      摘要:目的探讨江油市男性高尿酸血症(HUA)患者的血尿酸(UA)水平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24年7-8月在九Q三医院体检的1019名21~60岁的男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UA水平(是否>420μmol/L)将其分为HUA组(n=288)和非HUA组(n=731),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U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析不同年龄组的UA水平及HUA患病率特征,探讨UA与血脂水平的相关性,比较HUA组与非HUA组人群的血脂水平差异,并在HUA组内对各年龄组的血脂及UA水平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江油市参与体检的1019名21~60岁男性中,21~30岁群体的UA水平最高,患病率最高为40.34%;51~60岁群体的UA水平最低,患病率最低为23.79%。HUA组与非HUA组在TC、HDL-C和LDL-C水平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HUA组的TG水平低于非HUA组(P<0.05)。在HUA组患者中,UA水平与TC、TG、LDL-C及HDL-C各项血脂指标均未呈现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P>0.05)。在HUA组中,不同年龄群体间的TC及TG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5):而UA、HDL-C与LDL-C水平在各年龄群体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江油市男性HUA患病率呈年轻化趋势,21~30岁群体最高。HUA与TG代谢存在显著关联,但其组内UA水平与血脂无线性相关。血脂指标在不同年龄HUA患者中存在差异,提示年龄是调节两者关系的重要因素。

    • >临床研究
    • 抗PD-1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在鼻咽癌治疗中的有效性分析

      2025, 2(14):7-9.

      摘要:目的探究鼻咽癌患者采用抗PD-1免疫治疗联合放疗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湖南省肿瘤医院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收治的6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标准放疗,观察组采用抗PD-1免疫治疗联合放疗。比较两组在肿瘤标志物、免疫功能、氧化应激指标、治疗有效性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CA125、CEA、CYFRA21-1、VEGF、CD3+、CD4+水平、CD4+/CD8+、NOx、SOD及MDA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125、CEA、CYFRA21-1及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x、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PD-1免疫治疗联合放疗可显著提高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有效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并减轻氧化应激损伤,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良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不同人工晶状体在高龄白内障患者中的术后视觉质量及安全性分析

      2025, 2(14):10-12.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晶状体在高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及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本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高龄患者200例(200眼)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植入晶状体类型不同分为单焦点组(n=100)和多焦点组(n=100)。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远、中、近视力(LogMAR)、术前及术后3个月对比敏感度、夜间眩光及光晕发生率,以及术中和术后3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多焦点组的三种距离视力改善幅度均优于单焦点组(P<0.05)。术后3个月,多焦点组在高空间频率(12、18cpd)对比敏感度低于单焦点组(P<0.05),低空间频率(3、6cpd)两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焦点组夜间眩光发生率高于单焦点组(P<0.05),光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及术后3个月内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焦点与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均可显著改善高龄白内障患者视力,多焦点在多距离视力恢复方面更具优势,但在高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及夜间视觉干扰方面存在一定不足,临床应结合患者个体需求合理选择。

    • 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2025, 2(14):13-15.

      摘要:目的探讨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在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5年3月于本院诊断为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96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干预;观察组予以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作业治疗。比较两组患手肿胀及疼痛情况、患手手部肌力、普渡手精细运动评定(PPT)检测结果、手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手肿胀程度及疼痛程度、患者手部肌力、PPT、患手手部功能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患手与健手体积差、VAS评分均下降,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患手手部肌力各个指标均提高,且观察组上升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PPT检测结果均上升,且观察组提升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患手TAM评分均显著提升,JHFT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实施屈肌腱滑动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可缓解肿胀疼痛,改善手部肌力、运动能力及手功能。

    • 医学营养辅助维持性血透治疗对DN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2025, 2(14):16-18.

      摘要:目的研究糖尿病肾病(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接受医学营养辅助干预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DN患者48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膳食指导;观察组在常规膳食指导基础上实施医学营养辅助干预。对比两组营养干预前后心理状态评分、营养状况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营养干预模式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心理状态评分、营养状况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心理状态评分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营养状况各项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N患者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期间接受医学营养辅助干预效果理想,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模式构建与应用研究

      2025, 2(14):19-21.

      摘要:目的探析智力障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模式构建方案及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青岛市社会福利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智力障碍的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1)与对照组(n=31)。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智力发育水平指标、运动功能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智力发育水平指标、运动功能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智力发育水平指标、运动功能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智力障碍患者行综合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效果显著,可促进智力发育,改善运动功能及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I、hs-CRP、NT-proBN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2025, 2(14):22-24.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21年1月至2025年1月本院收治的100例AMI患者为AMI组,纳入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AMI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45)和重度组(n=55)。检测三组受试者血清cTnI、hs-CRP、NT-proBNP水平,分析血清指标诊断AMI的价值及其与AMI患者病情的关系。结果AMI组血清cTnI、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血清cTnI、hs-CRP、NT-proBNP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TnI(OR=1.425)、hs-CRP(OR=1.582)、NT-proBNP(OR=1.458)均为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cTnI、hs-CRP、NT-proBNP及联合检测诊断AMI的AUC分别为0.758(95%CI:0.693~0.816)、0.756(95%CI:0.691~0.814)、0.716(95%CI:0.649~0.778)、0.888(95%CI:0.836~0.929)。联合检查诊断AMI的AUC高于各指标单独诊断效能(P<0.05)。结论血清cTnI、hs-CRP、NT-proBNP在AMI患者中表达升高,尤其在重度AMI患者呈高表达,三者均为AMI的独立危险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AMI的诊断效能。

    • 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动机性访谈在冠心病PCI术后恐动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14):25-27.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TTM)的动机性访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恐动症患者运动行为转变的干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启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2例冠心病PCI术后恐动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1,接受常规PCI术后护理)与试验组(n=31,接受基于TTM的动机性访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行为改善指标、恐动程度、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评分、相关生理功能参数及长期康复结局差异。结果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运动依从率和康复计划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试验组运动中断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坦帕恐动症量表(TSK)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西雅图心绞痛问卷(SA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脂控制达标率和血压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6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12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心因性再入院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规律复诊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TTM的动机性访谈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恐动症患者的运动认知、自我效能及运动转变,为临床干预提供科学化护理新路径。

    • 毛细血管畸形治疗后血管再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25, 2(14):28-30.

      摘要:目的基于皮肤镜特征,构建毛细血管畸形(CM)患者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后血管再生风险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皮肤科接受PDL治疗的110例C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血管再生,分为再生组(n=40)和无再生组(n=70)。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CM治疗后血管再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病变部位、病变面积、治疗间隔及颜色分型与PDL治疗后发生血管再生显著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面积≥10cm2、颜色分型为紫红型、治疗间隔<6周、病变部位为面颈部是经PDL治疗后的CM患者血管再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毛细血管畸形患者PDL治疗后血管再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变面积≥10cm2、紫红型颜色分型、治疗间隔<6周以及病变位于面颈部,临床工作中可根据上述危险因素有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以降低血管再生的发生风险,提高治疗效果。

    • 动静脉内瘘按压带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5, 2(14):31-33.

      摘要: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按压带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评价其在临床中应用的价值。方法纳入2022年4月至2023年12月中山市博爱医院收治的7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压脉带止血对策,观察组患者均接受动静脉内瘘按压带止血对策。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情况、舒适度、内瘘动静脉端穿刺点的最小内径值以及负性情绪。结果两组患者透析前的舒适度评分、负性情绪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透析期间,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透析6个月后,两组舒适度评分均有改善,其中观察组舒适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首次透析、透析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静脉、动脉穿刺点的最小内径值均大于对照组(P<0.05):透析前,两组HAMD和HAMA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透析6个月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动静脉内瘘按压带有利于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舒适程度,降低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维持动静脉穿刺点最小内径,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延长内瘘适用寿命等均具有积极意义。

    • >医学技术
    •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应用效果

      2025, 2(14):34-36.

      摘要:目的探析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5年2月于本院就诊最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的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不同检查手段的诊断效果。结果联合超声检查灵敏度94.12%(32/34)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3.53%(25/34)、二维超声检查灵敏度58.82%(20/34)(P<0.05)。联合超声检查对后方回声衰减、沙粒状钙化及边界模糊检出率均高于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P<0.05)。联合超声检查血流分级情况中2级与3级检出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维超声(P<0.05)。结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效能。与单一检查方法相比,联合检查能显著提升诊断灵敏度,并更有效地识别与乳腺癌相关的关键影像学特征,以及更准确地评估肿瘤的血流丰富程度。

    • 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联合NT-proBNP检测在急诊抢救室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2025, 2(14):37-39.

      摘要:目的观察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联合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检测在急诊抢救室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2月至2024年12月在本院急诊抢救室治疗的128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根据28d内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99)和预后不良组(n=29)。检测两组患者血清cTnI、CK-MB、MYO及NT-proBNP水平。比较两组各指标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各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预后判别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cTnI、CK-MB、MYO及NT-proBNP水平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各指标与预后不良均呈正相关(r=0.4020.65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cTnI(OR=1.21,95%CI1.07~1.37,P=0.002)和NT-proBNP(OR=1.07,95%CI1.03~1.12,P=0.001)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28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ROC分析显示,NT-proBNP、cTnI、CK-MB、MYO预测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812、0.774、0.708、0.693,联合检测AUC为0.881,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P<0.05),在最佳截点处灵敏度83.80%、特异度80.60%。结论急诊抢救室老年重症肺炎患者入室早期的cTnI、CK-MB、MYO及NT-proBNP水平升高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28d预后评估的准确性,为临床早期风险分层和干预策略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超声引导下联合宫腔直视人流系统负压吸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效果分析

      2025, 2(14):40-42.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联合宫腔直视人流系统负压吸宫术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4年1月在苏州市立医院诊断为稽留流产并行人工流产术的16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81,超声引导下常规负压吸宫术)和研究组(n=81,超声引导基础上联合宫腔直视人流系统进行负压吸宫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月经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及宫腔粘连(IUA)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术后阴道出血时间显著缩短(P<0.05):相较于对照组,研究组月经正常率提高(P<0.05):术后并发症及IUA发生率降低(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联合宫腔直视人流系统负压吸宫术治疗稽留流产可更精准地清除妊娠组织、显著缩短术后出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恢复。

    • 结肠镜筛查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价值研究

      2025, 2(14):43-45.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镜筛查在结直肠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果,为临床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于青州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60例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扫描诊断和结肠镜检查诊断,以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效能。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经病理诊断确定结直肠癌阳性30例,阴性30例,经结肠镜诊断,灵敏度为93.33%(28/30)、特异度为96.67%(29/30)、阳性预测值为96.55%(28/29)和阴性预测值为93.55%(29/31)。经多层螺旋CT诊断,灵敏度为73.33%(22/30)、特异度为70.00%(21/30)、阳性预测值为70.97%(22/31)和阴性预测值为72.41%(21/29)。结肠镜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多层螺旋CT,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结肠镜筛查在结直肠癌的诊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尤其对于高风险人群的筛查具有重要意义,但也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手段,以弥补其对晚期癌症的诊断局限。

    • 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作用分析

      2025, 2(14):46-48.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和三维适形技术在乳腺癌放疗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21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于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62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放疗,n=31)与观察组(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治疗,n=31)。对比两组的双肺受照剂量V20、V30,以及心脏受照剂量指标V30、V40,以及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与覆盖指数(CI),心脏功能、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放疗前,两组患者心脏功能、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放疗后,在心脏及肺脏受照剂量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靶区覆盖指数和剂量均匀性指数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肌钙蛋白、左房收缩末期内径(LADs)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理评分、心理评分、环境评分及社会关系评分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容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放疗患者的心肺受照剂量,减小对心肺功能的影响,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与覆盖指数更好,治疗效率高,患者总体不良反应少,临床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 >护理研究
    • IMB模型的ERAS护理在创伤骨科患者术后应用探讨

      2025, 2(14):49-51.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的加速康复外科(ERAS)护理理念对创伤骨科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以期提高术后舒适度,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纳入2023年12月至2024年4月本院创伤骨科收治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护理组和ERAS创新组,各53例。传统护理组予以传统术后饮食护理模式干预,ERAS创新组予以基于IMB模型的ERAS护理模式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前。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舒适程度、日常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后,ERAS创新组术后恢复情况、舒适程度、日常生活质量均优于传统护理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IMB模型的ERAS护理理念在创伤骨科患者中应用价值较高,可提高舒适度,促进早日康复,具有较高安全性、可行性,值得借鉴及应用。

    • 运动干预护理在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糖控制和妊娠并发症的影响

      2025, 2(14):52-54.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干预护理在产科门诊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糖控制和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1-12月于本院产科门诊确诊为GDM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0)与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执行运动干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分娩并发症发生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新生儿血糖水平,以及护理前后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分娩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干预护理在GDM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糖控制状况,降低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对新生儿血糖水平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鼻咽癌调强放疗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路径构建与实践

      2025, 2(14):55-57.

      摘要:目的构建鼻咽癌调强放疗致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患者的个体化护理路径,并用于临床实践。方法第一阶段通过德尔菲专家函询形成个体化护理路径构建初稿;第二阶段纳入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12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个体化路径管理)与对照组(n=60,常规护理管理),比较两组临床实践价值。结果观察组口腔黏膜炎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口腔黏膜炎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调强放疗(IMRT)开始第1周、IMRT结束后第1周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LQ-H&N35)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个体化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缓解疼痛、改善营养状况、提升生活质量。

    • 循证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

      2025, 2(14):58-60.

      摘要:目的探究循证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VLBW)早产儿喂养情况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VLBW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120例早产儿分成对照组(常规护理,n=40)和观察组(循证理念指导下给予集束化护理,n=80)。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达足量时间、胎便排完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达足量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胎便排完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循证理念指导下的集束化护理应用于VLBW早产儿,有助于改善其喂养情况,缩短胎便排完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优于常规护理。

    • 融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

      2025, 2(14):61-63.

      摘要:目的分析融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盆腔炎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样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徐州市中医院的盆腔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n=40)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40)给予融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对比组间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评分的差异。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疼痛程度、生活质量评分、不良情绪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融合目标管理理论的中西医结合护理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疼痛程度与不良情绪,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肠癌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观察

      2025, 2(14):64-66.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CBT)的心理护理干预对肠癌术后患者出院过渡期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6例肠癌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3,给予常规出院护理指导),干预组(n=53,在常规出院护理指导基础上实施基于CBT的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及生活质量量表(EORTCQLQ-C30)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GSES、QLQ-C30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功能、症状、总体健康状况)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自我效能感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CBT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肠癌患者术后至出院过渡期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我效能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效果分析

      2025, 2(14):67-69.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7月至2025年3月就诊于本院的78例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常规组,各39例。研究组行院前急救护理,常规组行常规急救护理,对各组急救质量、急救效率、不良事件、急救并发症及满意率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急救质量各维度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出诊时间、到达现场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急救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急救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急性创伤性休克患者而言,院前急救护理有助于提高急救质量,缩短急救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急救安全性和满意率。

    • 前馈控制复合保温护理措施对减少机器人宫颈癌手术麻醉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

      2025, 2(14):70-72.

      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手术麻醉患者应用前馈控制复合保温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2月期间于本院收治的102例进行机器人宫颈癌根治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体温管理)、观察组(前馈控制复合保温措施)各51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情况、不同时间段的体温情况、手术观察指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麻醉恢复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入室时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开始后30、60min、手术结束时的体温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手术麻醉患者应用前馈控制复合保温护理措施有利于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5, 2(14):73-75.

      摘要:目的观察在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模式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4年1-12月于本院诊断为肺结核的患者共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持续质量改进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用药依从性、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及用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肺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PEF、FVC、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不仅可提升肺结核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满意度,还可改善其肺功能,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 眼科低视力患者施行人性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

      2025, 2(14):76-78.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干预对眼科低视力患者护理干预的价值。方法选取在2023年3月至2025年3月期间于本院眼科就诊的低视力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人性化护理干预。评估两组护理后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总满意率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眼科低视力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干预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有效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显著控制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率,值得护理人员借鉴。

    • 基于风险防控体系的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护理策略研究

      2025, 2(14):79-81.

      摘要:目的评估基于风险防控体系的院内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性护理策略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7月至2025年2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医医院收治的256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n=110)接受传统护理策略;研究组(2024年5月至2025年2月,n=146)实施基于风险防控体系的预防性护理策略。比较两组感染控制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院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护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风险防控体系的预防性护理策略可显著降低院内呼吸道感染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提升护理满意度并减少护患纠纷,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结直肠癌术后患者康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2025, 2(14):82-84.

      摘要: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管理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于盐城市大丰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并在胃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5,ERAS护理)与对照组(n=35,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指标、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2、24、48、72h,观察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基于ERAS的康复护理措施,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 绿色通道下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2025, 2(14):85-87.

      摘要:目的分析绿色通道下急诊护理模式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4年1月至2025年1月期间安岳县通贤镇中心卫生院收治的40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绿色通道下急诊护理。比较两组在急救时效指标、神经功能恢复、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入院至治疗时间、检查完成时间及转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入院时,对照组和观察组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7d和干预后1个月,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绿色通道下急诊护理模式可有效优化ACI患者的救治流程,提高急救效率,有助于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降低医疗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借鉴。

    • 基于动态评估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护理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风险预防效果分析

      2025, 2(14):88-90.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评估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护理对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预防的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患者4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防跌倒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动态评估-分层干预-效果反馈”的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跌倒发生率、发生时间段及受伤程度、干预前后伯格平衡量表(BBS)评分、计时起立-行走试验(TUGT)时间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两组跌倒发生率(观察组2.5%与对照组3.5%)、发生时间段及受伤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BBS评分和TUGT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TUGT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个性化护理可改善心内科老年患者平衡功能及护理满意度,但在跌倒发生率与受伤程度控制上未体现显著优势,其预防效果仍需进一步验证。

    • 急诊注射室护理中采用人文关怀服务对改善护患关系的重要性研究

      2025, 2(14):91-93.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服务在急诊注射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23年3月至2024年4月期间收治的患者100例,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文关怀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及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文关怀服务在急诊注射室护理中具有显著的改善护患关系的作用,有利于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提升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 移动健康技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025, 2(14):94-96.

      摘要:目的探讨移动健康技术在糖尿病患者居家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3月至2024年12月沭阳县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104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52)和观察组(常规护理+移动健康技术,n=52)。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自我管理能力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血糖控制效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较干预前均有下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自我管理能力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观察组各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移动健康技术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居家血糖控制效果,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及生存质量,为慢性病长期远程管理提供了可行路径。

    • >中医中药
    • 基于“通督窍、调脏气”法探究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

      2025, 2(14):97-9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通督窍、调脏气”法探究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5年3月本院收治的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的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盐酸舍曲林片抗抑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抗抑郁副反应量表(SERS)评分以及中医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中医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HAMD评分、SE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PSQI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SERS评分相较于治疗前降低,治疗组SE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通督窍、调脏气"法运用电针联合穴位贴敷治疗青少年抑郁障碍相关性失眠,有助于降低中医症候积分、改善睡眠质量,缓解不良情绪,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 针灸和穴位贴敷综合治疗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2025, 2(14):100-102.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结合穴位贴敷对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23年9月至2025年3月于内江市中医医院就诊的妊娠剧吐孕妇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和穴位贴敷治疗,比较两组干预1个疗程后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呕吐严重程度评分、焦虑抑郁程度评分、5-HT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呕吐严重程度评分、焦虑抑郁程度、5-HT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呕吐严重程度评分、焦虑抑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及5-HT水平更低(P<0.05)。结论以针灸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脾胃虚弱型妊娠剧吐,临床疗效佳,可有效缓解呕吐症状,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 自拟通窍活血方联合多奈哌齐治疗血管性痴呆(瘀血内阻证)的效果分析

      2025, 2(14):103-105.

      摘要:目的分析在血管性痴呆(瘀血内阻证)治疗中,引入自拟通窍活血方联合多奈哌齐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血管性痴呆(瘀血内阻证)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多奈哌齐,n=30),观察组(多奈哌齐+自拟通窍活血方,n=30),对比两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改善情况、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精神状态与行为能力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行为能力与精神状态改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瘀血内阻证型血管性痴呆患者,在多奈哌齐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通窍活血方治疗,利于其中医证候改善,还可利于其精神状态及行为能力改善,于临床疗效提升有显著增益。

    • 吴茱萸散穴位贴敷联合微波理疗在前列腺电切术后腹胀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2025, 2(14):106-108.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电切术后腹胀患者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于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就诊的120例前列腺电切术后患者,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60)开展临床基础护理,观察组(n=60)开展吴茱萸散神阙穴贴敷+微波理疗协同方案干预,对比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腹胀指数评分、便秘、焦虑抑郁发生情况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首次排气、首次排便、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术后1、12、24h腹胀指数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低(P<0.05):观察组术后便秘、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腹胀患者,采用吴茱萸穴位贴敷,可有效促进术后恢复,减少术后腹胀、便秘、焦虑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满意度。

    • 社区护理中脐灸用于儿童脾虚(脾气虚、脾阳虚)的效果观察

      2025, 2(14):109-111.

      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护理中脐灸用于儿童脾虚(脾气虚、脾阳虚)的效果。方法纳入2023年1月至2025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黄埔区永和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脾虚(脾气虚、脾阳虚)患儿共9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n=47)和观察组(常规护理+脐灸,n=47)。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脾虚质体质表现积分、常见病症发病次数及生长发育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脾虚质体质表现积分与常见病症发病次数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在脾虚质体质表现积分与常见病症发病次数上,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身高增加值、胸围增加值、体质量指数增加值、腰围增加值上,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儿童脾虚(脾气虚、脾阳虚)患儿社区护理中开展脐灸,可提升疗效,改善脾虚质体质表现,减少常见病症的发病次数,促进患儿生长发育。

    • 山乌桕资源分布及其药用价值

      2025, 2(14):112-114.

      摘要:山乌桕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地区广泛分布,其根、皮、叶、茎均具药用价值,临床常用于利水通便、抗炎消肿等。本文基于资源调查与实验研究,系统阐述山乌桕的地理分布、生长特性、资源储量,分析其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核心功效及临床应用实例,提出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策略。研究显示,山乌桕资源蕴藏量大、适应性强,但其质量标准缺失,制约产业化发展,需通过规范化采集、毒性管控及多元利用技术,实现资源价值最大化,为民族药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 基于“调腹养神、引气归元”理论探讨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辨证施治思路

      2025, 2(14):115-117.

      摘要:围绝经期失眠是女性生殖衰老阶段的高发症状,显著影响其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西医药物治疗(如激素疗法、镇静催眠药)常面临药物依赖、禁忌证多及潜在副作用风险。本研究立足中医“调腹养神、引气归元”理论,系统阐释腹部推拿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的作用机制。研究指出,该病症以肾虚肝郁、心肾不交为核心病机,脾胃虚弱为关键病理基础。通过环形揉按(摩、揉法)、垂直振颤(振法)等腹部手法激活中焦气化枢机,调畅营卫运行;配伍神门、三阴交等经穴,协同固护先天之本、疏调后天之气,实现安神解郁之效。其操作以任脉、带脉为经络枢纽,整合经络-脏腑-气血系统,促进“引阳入阴、气机归元”,标本兼治。本文基于“调腹养神、引气归元”理论,详细阐释腹部推拿治疗围绝经期失眠的辨证方法,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非药物疗法。

    • 基于代谢组学的西黄胶囊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体内作用机制的综合解析

      2025, 2(14):118-120.

      摘要:西黄胶囊是一种具有解毒散结、消肿止痛功效的传统中药复方制剂。本研究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简述西黄胶囊药效物质基础及体内作用机制,讨论代谢组学技术识别出的与西黄胶囊疗效密切相关的代谢标志物,了解西黄胶囊通过调节脂质代谢、氨基酸代谢和能量代谢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机制,以期为深入理解西黄胶囊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为西黄胶囊临床推广应用和开发新药奠定基础。

    • >药物与临床
    • 奥马珠单抗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胸闷变异性哮喘疗效及对患者气道阻力、肺功能的影响

      2025, 2(14):121-123.

      摘要:目的分析奥马珠单抗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对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患者气道阻力及肺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CTVA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n=60)予以常规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观察组(n=60)予以常规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奥马珠单抗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周边气道阻力(X5)、中心气道阻力(R20)、总气道阻力(R5)、呼吸总阻抗(Z5)、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用力肺活量(FVC)、血清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及趋化因子13(CXCL13)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X5、R20、R5、Z5、血清VCAM-1与CXCL13以及肺功能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X5、R20、R5、Z5、血清VCAM-1与CXCL1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EV1、PEF、FV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马珠单抗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治疗CTVA可显著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功能,并抑制炎症反应,提升疗效。

    • 达克宁联合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治疗足癣疗效及对患者症状评分的影响

      2025, 2(14):124-126.

      摘要:目的探讨达克宁与盐酸特比萘芬喷剂联合治疗足癣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1年12月至2024年12月期间92196部队医院收治的120例足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对照组采取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达克宁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复发率、真菌清除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克宁与盐酸特比萘芬喷雾剂联合应用在足癣患者中临床疗效尚可,有助于促进症状消退,提高真菌清除率,降低复发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神经节苷脂联合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5, 2(14):127-129.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卡巴拉汀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患者对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2024年2-12月期间在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88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4)和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联合卡巴拉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不良反应和睡眠质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认知功能(MMSE)和睡眠质量(PSQI)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卡巴拉汀的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和睡眠质量,具有较高安全性。

    • 益生菌联合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疗效观察

      2025, 2(14):130-132.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与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联合应用于Hp相关慢性胃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22年9月至2023年9月本院接收的77名幽门螺杆菌(Hp)相关慢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的形式将病例分为观察组(n=41)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四联用药治疗(奥美拉唑、克拉霉素、阿莫西林、果胶铋),观察组在四联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益生菌,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Hp根除率、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均改善,其中观察组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动力素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四联方案用药基础上增加益生菌治疗Hp相关慢性胃炎能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炎症因子及胃肠激素水平,同时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风险。

    • 基于Beers标准的基层医院心血管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现状分析及干预策略

      2025, 2(14):133-135.

      摘要:目的探讨Beers标准在基层医院心内科老年患者用药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用药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英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24年6-12月收治的397例年龄≥65岁患者病历资料,应用2023版Beers标准评估潜在不适当用药(PIM)发生率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潜在不适当用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根据2023版Beers标准,发现PIM发生率74.3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患者肌酐清除率(降低)、用药种数(≥10种)以及合并心力衰竭是PI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基层医院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PIM检出率较高,需重点关注肌酐清除率、多重用药以及心力衰竭患者,以降低老年患者不适当用药风险。

    • >医疗管理
    • 体检中心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5, 2(14):136-138.

      摘要:目的探讨体检中心中应用个性化健康管理模式对提升体检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体检满意度及依从性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2月期间某体检中心的11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际接受的健康管理方式,将受检人员分为常规组(n=55)和试验组(n=55)。常规组采用常规健康管理形式,试验组采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健康管理模式,比较两组受检人员的基本状况、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体检满意度及体检依从性差异。结果与常规组对比,试验组受检人员的基本状况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常规组对比,试验组受检人员的健康知识掌握率更高(P<0.05)。与常规组对比,试验组受检人员的体检满意度评分明显更高(P<0.05)。与常规组对比,试验组受检人员的体检依从率明显更高(P<0.05)。结论体检中心面对体检人群,采用基于个性化服务的健康管理形式效果较为突出。不仅有助于充分了解受检人员的基本状况,还能提升健康知识掌握率,提升受检人员对体检的满意度、依从性,维持其身心健康,建议临床实践应用与推广。

    • 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对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研究

      2025, 2(14):139-141.

      摘要:目的分析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对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及患者满意度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2021年6-12月门急诊8351张处方作为对照组,该阶段实施事后处方审核管理模式;将2022年6-12月门急诊10779张处方设为试验组,该阶段实施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干预。比较两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及患者对处方审核服务的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不合理处方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处方审核服务的患者满意度评价中,试验组在服务态度、审核等待时间、流程便捷性及候药环境各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置处方审核系统可有效提高门急诊处方合格率,提高处方质量,并显著提升患者对处方审核服务的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管家闭环式”慢性病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5, 2(14):142-144.

      摘要:目的研究“管家闭环式”慢性病管理模式在基层医院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4月期间就诊于本院的90例高血压患者,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5例,分别采用常规管理模式(对照组)与“管家闭环式”慢性病管理模式(研究组),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水平、遵医行为率、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对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管理前,两组患者高血压知识掌握水平、血压控制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管理后研究组对于高血压知识的掌握水平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管理后研究组遵医行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管理后研究组的血压控制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经管理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管理后研究组对于管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高血压管理中,应用“管家闭环式”慢性病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提升血压控制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 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认知的医护人员视角研究

      2025, 2(14):145-147.

      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人员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的认知现状,系统识别当前临床营养管理实践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并针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最终为构建头颈部肿瘤患者规范化营养管理体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方法,运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4年1-2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16名医护人员进行半结构式深度访谈,采用Colaizzi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主题提炼与意义建构。结果医护人员对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重要性认知充分,但营养管理实践存在评估与干预脱节等系统性问题,亟需通过构建标准化管理流程等措施提升营养管理质量。结论医护人员营养管理认知与实践存在显著差距,应建立以循证实践为导向的营养管理模式,并通过系统性干预措施缩小认知与实践间的鸿沟,提升头颈部肿瘤患者营养管理的整体水平。

    • 规范化管理在基层医院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2025, 2(14):148-150.

      摘要:目的探究规范化管理在基层医院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3月至2024年11月期间东莞市横沥医院收治的12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实施规范化管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的差异;评估两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及分娩结局、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血糖复常时间及产妇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干预前,研究组与对照组FPG、2hPG、HbA1c、LDL-C、HDL-C、TC及TG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与对照组FPG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hPG和HbA1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LDL-C、TC及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妊娠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围生儿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糖复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可有效控制基层医院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降低孕产妇并发症和围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产后血糖复常,改善母婴结局。

    • >文献综述
    • 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与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5, 2(14):151-153.

      摘要:妇女常见的非癌性肿块中,子宫平滑肌瘤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尤其在育龄妇女群体中。伴随腔镜技术的进步,腔镜辅助下的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手术已逐渐成为主流治疗方法。腔镜手术以其创伤小、视野清晰、操作精准等优势,使得患者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尽管如此,手术后仍可能出现出血、感染、组织损伤等并发症,其成因与手术操作、患者个体差异、术后护理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些年,随着腔镜技术的日新月异,子宫平滑肌瘤切除手术展现出微创、可靠、高效等诸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腔镜下子宫平滑肌瘤剔除手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干预的研究成果。

    • 中国缓和医疗发展现状

      2025, 2(14):154-156.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渐加深,我国晚期病患群体对缓和医疗的需求迫切。缓和医疗属于综合医疗服务模式,所面向的是生命威胁性疾病患者,其核心过程之一是预立医疗照护计划(ACP),即在患者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与医护人员、家属共同协商,提前确定临终阶段的医疗意愿。ACP是缓和医疗“以患者为中心”理念的核心载体,是缓和医疗实现“意愿落地”的关键衔接环节。在全社会范围内推广预立医疗照护计划,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改善生存质量,而且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缓解家庭成员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本文在阐述缓和医疗核心理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内外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推动缓和医疗的本土化实践与体系化建设提供参考。

    • 腹腔镜肝切除术ERAS手术室护理进展

      2025, 2(14):157-159.

      摘要: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恶性肿瘤,肝切除术是其早中期阶段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微创手术领域,腹腔镜技术因创伤小、康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应用广泛;但肝脏解剖结构复杂且血供丰富,不仅显著增加了手术难度与风险,也使患者围手术期面临更突出的应激反应挑战。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的提出,为优化腹腔镜肝切除术围手术期管理提供了新方向。本文系统综述ERAS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现状,重点探讨手术室护理应用中的关键环节,包括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及术后护理的优化措施。研究证实,基于ERAS理念的手术室护理可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临床结局。未来需进一步强化多学科协作、完善护理流程,以提升护理质量。

    • 液基细胞学联合人乳头状瘤病毒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2025, 2(14):160-162.

      摘要: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筛查与诊断对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液基细胞学(LBC)作为一种新兴的细胞学检测技术,因其高效、准确的特点,已逐渐成为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同时,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生的重要前驱因素,HPV检测的引入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研究表明,当液基细胞学与HPV检测相结合时,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及其前期病变的检出率。然而,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差异、缺乏临床应用标准等。本文旨在综述液基细胞学与HPV检测在宫颈癌诊断中的综合效果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 咽喉反流与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症状改善及黏膜修复的关联研究

      2025, 2(14):163-165.

      摘要:慢性肥厚性咽炎以咽部黏膜肥厚、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特征,常伴随持续性咽部异物感、干燥及灼热感;若合并咽喉反流,症状更趋顽固,还可能出现晨起恶心、声音嘶哑加重及频繁清嗓动作等症状。喉镜检查显示,单纯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以咽后壁黏膜增厚、淋巴滤泡簇状增生为典型表现,而合并咽喉反流者还伴有声带后区黏膜充血,此表现与咽部黏膜修复不良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中咽喉反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病程超过6个月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类患者的反流指标异常比例更高。本文旨在分析慢性肥厚性咽炎与咽喉反流的病理关联,探讨控制咽喉反流对缓解咽炎症状及促进咽部黏膜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Hp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进展

      2025, 2(14):166-168.

      摘要: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Hp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并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在Hp感染防控中的作用,对该领域健康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