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排行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
    洪佳敏
    2025, 2(2):56-58.
    [摘要](44) [HTML](0) [PDF 0.00 Byte](199)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血液细胞检验的2000例样本及参与检验工作的10名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基于研究时间进行分组:2021年全年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法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共纳入1000例样本及10名医务人员;2022年全年为观察组,实施质量控制方法进行血液细胞检验,共纳入1000例样本及10名医务人员。结果观察组在检验样本不合格发生率、检验工作质量评分及检验工作满意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方法,可有效降低检验样本不合格发生率,提高检验工作质量以及检验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2  综合护理管理对基层医院院内感染预防的作用
    李风,王正霞,孙晓丹
    2025, 2(1):166-168.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166)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管理在基层医院中的应用及其对院内感染预防的效果。方法 选取 2022 年 1 月至 12 月期间 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 6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 每组 30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方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包括感染率、护理管理评分 (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感染监控、健康教育)以及医疗服务认可度。结果 试验组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P< 0.05)。 在护理管理评分方面,试验组在消毒隔离、无菌操作、感染监控及健康教育等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 试验组的医疗服务认可度高于对照组(P< 0.05)。 结论 在基层医院中实施综合护理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具有显著的 积极作用,不仅能有效降低感染率,提高护理管理评分,而且能够提高医疗服务认可度,展现出较高的应用价值。
    3  分层管理模式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的应用
    张夕林
    2024, 1(1):166-168.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155)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中实施分层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本院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工作人员及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实施常规管理期间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人员及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2023年7月到2024年1月实施分层管理期间健康管理中心28名护理人员及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研究期间护理人员为同一组,职位未发生变动,对比护理质量评分、考核成绩、护理差错及投诉率、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理论成绩、操作技术成绩较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护理差错及投诉总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护理满意度中,研究组更高(P<0.05)。结论 在健康管理中心实施分层管理模式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减少差错率,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4  探究舒适护理应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程晨
    2024, 1(1):163-165.
    [摘要](24)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胸外科术后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8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样本,其均来自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医院胸腔外科接收的病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率等指标的数据。结果 研究组术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的舒适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非常适用于胸外科术后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强术后效果。
    5  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梅涛,彭悦
    2024, 1(2):166-168.
    [摘要](46)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评估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的质量控制及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母乳库管理模式的优化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采用时间队列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常州妇幼保健院2024年1月到10月期间的捐乳者及用乳新生儿,2024年1月到5月采用常规运营模式作为对照组,6月到10月采用组团式运营模式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种运营模式下的捐乳情况、捐乳质量及母乳使用情况。结果 观察组捐乳量方面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人均捐赠次数和人均捐乳量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捐乳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用奶人数、平均用奶量和用奶天数上均高于对照组,初次使用赠母乳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组团式运营模式在母乳库的管理中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捐赠情况和捐赠质量,为母乳库的可持续发展和高效运营提供支持,并为其他母乳库管理模式的创新与优化提供参考。
    6  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对肾内科护理安全的干预效果
    莫海燕
    2025, 2(3):166-168.
    [摘要](21)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6月期间浦北县人民医院肾内科收治的100例患者作为常规组,实施常规肾内科护理管理;为提升护理安全水平,于2023年7月至12月期间选取100例患者作为风险管理组,实施基于检验科危急值的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安全管理效果及救治成效。结果风险管理组的安全管理效果优于常规组(P<0.05)。在救治成效方面,风险管理组的处理成功次数高于常规组,而成功救治时间、下达治疗干预时间及上报危急值完成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检验危急值的风险管理能够有效提升肾内科护理安全水平,优化救治流程,缩短救治时间,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7  SPD与HIS协同应用于药品耗材物流管理的成效分析
    吴海玲
    2025, 2(4):166-168.
    [摘要](10)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探讨药品耗材物流管理(SPD)与医院信息系统(HIS)协同应用在药品流通管理中的实际效果。通过案例 分析方法,对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在引入SPD与HIS系统后的药品流通现状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结果表明,SPD与 HIS系统的双重运用能显著提升药品配送的效率,有效解决了药品的损耗、缺少和过期问题,并且提高了药品使用的安 全性。此外,SPD与HIS系统的应用也使得药品流通的全过程变得更加透明化,为医院管理者和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了 科学的决策依据。这一研究结果体现了SPD和HIS在药品流程管理中的重要性,对优化药品流程管理的相关实践有着积 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8  感染科病房环境管理对院内感染风险的影响
    张燕
    2025, 2(5):166-168.
    [摘要](0)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讨感染科病房环境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的效果,并分析其临床优化路径。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设计,选取2023年5月至2024年5月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收治的1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将患者编号后,从随机数字表中任意指定起始位置,按照顺序依次读取数字,将其分为对照 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环境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增加强化环境清洁、空气 消毒和工作人员防护管理等措施。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用药情况、住院时间等,评估环境管理对降 低感染风险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0.05) ;且观察组在感染控制方面的用药量、 病程指标上也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改善趋势,观察组住院时间也较短,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强化感染科 病房环境管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9  门诊发药不同用药交代方式的药学服务实践与分析
    张鸿英
    2025, 2(6):166-168.
    [摘要](1)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 探究门诊发药采用不同用药交代方式的药学服务实践价值。方法将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在兴安县人民医院门诊取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患者所接受用药交代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口头用药交代,n=43)与研究组(口头+书面用药交代,n=47),比较两组用药依从性、用药知识认知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用药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药物使用方法、服用剂量、服用频率、保存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用药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头与书面相结合的用药交代方式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其认识水平,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还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10  构建行政MDT管理模式下的医疗机构药品成本管控
    闫鹏,郑红毅,程川东
    2025, 2(7):166-168.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在医疗成本控制改革的政策背景下,药品成本管理成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该文系统探讨了药品成本管理的内涵与现存问题,指出传统管理模式因部门壁垒、数据孤岛及协同机制缺失,难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通过文献综合分析与实践案例研究,提炼出药品成本管理的核心策略体系,认为传统的从优化药品预算编制、优化药品供应目录、实施药品库存分类管理、提升合理用药水平和提升药学服务能力,进行药品成本管理,存在协同障碍,不能充分发挥药品成本管理作用的弊端。创新性提出构建行政多学科诊疗(MDT)管理模式,通过整合临床、药学、财务、管理等多个职能部门资源,建立全流程动态联动机制,破除管理的"孤岛效应",促进"质量-成本-价值"三元均衡。研究表明,行政MDT模式能够有效提升药品成本管控的系统性和协同性,为医疗机构实现精益化药品成本管理提供理论支撑和现实路径。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护理新进展
    刘琳珑
    2025, 2(8):166-168.
    [摘要](25)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目的重症急性胰腺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发病率高,多伴有多脏器功能受损,对机体健康的损伤较大。重症急性胰腺炎发生后会导致胰腺血液循环发生障碍,释放大量细胞因子、消化酶,病情进展迅速,风险高。当前,临床上对疾病治疗期间的护理重视程度较高,作为疾病康复的重要环节,科学有效的护理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积极意义。现主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新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护理工作提供指导,帮助患者改善疾病疗效及预后。
    12  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
    施佳丽
    2025, 2(9):166-168.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青少年群体中高发。脊柱侧弯矫形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更新,临床正逐步探索和完善更系统的干预方案。本文通过综述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整体治疗效果。
    13  绿色通道护理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张欣颖
    2025, 2(10):166-168.
    [摘要](12)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畸形,在青少年群体中高发。脊柱侧弯矫形术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围手术期护理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护理理论和实践的更新,临床正逐步探索和完善更系统的干预方案。本文通过综述近年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以进一步提升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整体治疗效果。
    14  “互联网+”居家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进展
    李婷
    2025, 2(11):167-169.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脑卒中是一种高致残性疾病,患者出院后仍面临长期的康复护理需求。传统护理模式存在时空限制、专业支持不足等问题,难以满足患者的持续性护理需求。这一背景下,“互联网+”居家护理上门服务新模式开始被积极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护理之中。本文系统阐述了“互联网+”居家护理的概念内涵,深入分析了脑卒中患者的居家护理需求特点,探讨了该模式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研究重点从多学科护理团队建设、智能化护理平台开发、全流程护理管理网络构建、定期随访机制优化以及个性化上门服务等方面,系统梳理并探讨了“互联网+”居家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实践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15  阿托伐他汀在高血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韩琴
    2025, 2(12):166-168.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高血压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疾病,需终身药物干预以控制病情进展,延缓并发症发生。常用治疗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如氨氯地平)、利尿剂(如呋塞米)、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如阿托伐他汀等。其中,阿托伐他汀作为第三代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在高血压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疗效。本文综述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效果,旨在为高血压的优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16  基于多智能体协同的健康管理范式:从数据感知到个性化干预
    张建锋,卫国华,周灵曜,高月宏,顾敏,陈燕
    2025, 2(13):166-168.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当前健康管理领域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多源异构数据形成的“信息孤岛”阻碍了跨系统协同,响应链条中的时滞效应导致风险预警迟滞,以及标准化干预策略难以适配个体化健康需求。为突破这些瓶颈,本文创新性地提出基于多智能体系统(MAS)的协同健康管理框架。该框架通过构建“协同感知-动态决策-精准干预”的闭环逻辑,深度融合物联网生理监测、环境传感器数据与临床医疗记录等多模态健康信息,形成以智能体自主协商为核心的“感知-决策-行动”协作网络。其核心目标在于实现个体全生命周期健康状态的持续追踪与智能化管理闭环。本文重点阐释了该框架的分层架构设计原理、关键技术突破点(包括多模态数据融合机制与强化学习决策优化)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潜在价值,系统论证了如何通过智能体协同机制提升疾病早期风险识别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同时优化健康干预的时效性与个性化水平,最终为主动健康管理范式转型提供可扩展的技术路径。
    17  Hp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及健康教育管理的研究进展
    宁会芳,茶丽珠,杨丽萍,李娴静
    2025, 2(14):166-168.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154) 引用文本
    摘要: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不仅与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还可能参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发生。本文从多个方面阐述Hp感染相关风险因素,并探讨健康教育管理在Hp感染防控中的作用,对该领域健康管理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8  咽喉反流与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症状改善及黏膜修复的关联研究
    高子阳
    2025, 2(14):163-165.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慢性肥厚性咽炎以咽部黏膜肥厚、淋巴滤泡增生为主要特征,常伴随持续性咽部异物感、干燥及灼热感;若合并咽喉反流,症状更趋顽固,还可能出现晨起恶心、声音嘶哑加重及频繁清嗓动作等症状。喉镜检查显示,单纯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以咽后壁黏膜增厚、淋巴滤泡簇状增生为典型表现,而合并咽喉反流者还伴有声带后区黏膜充血,此表现与咽部黏膜修复不良密切相关。临床观察发现,慢性肥厚性咽炎患者中咽喉反流的检出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尤其病程超过6个月且常规治疗效果不佳者,此类患者的反流指标异常比例更高。本文旨在分析慢性肥厚性咽炎与咽喉反流的病理关联,探讨控制咽喉反流对缓解咽炎症状及促进咽部黏膜修复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9  缬沙坦氨氯地平治疗老年高血压进展
    刘新秀
    2025, 2(13):163-165.
    [摘要](7)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高血压作为严重影响老年人健康及生存质量的慢性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高血压患者数量呈逐年增多趋势。老年高血压具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升高显著、脉压差增大、血压波动大、并发症多等特点,治疗难度较大。因此,安全有效的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至关重要。缬沙坦氨氯地平作为新型单片复方降压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该药物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2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应用研究进展
    李娟,王晓萍
    2025, 2(12):163-165.
    [摘要](8) [HTML](0) [PDF 0.00 Byte](153) 引用文本
    摘要:
    高血压与糖尿病均属于典型的“老年病”,许多患者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对于共患病患者,高血压与糖尿病之间属于相互促进关系,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给患者的全身血管及重要器官造成了更大的损害,使患者发生各种并发症的风险显著增加,严重者甚至可致死亡。对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而言,两病共患意味着治疗和护理的难度会进一步增加,因此如何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一直是临床重难点。本文综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护理应用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